作者: 何景榮
ISBN:9789861343488
看書動機:
學一門語言,就是要先了解歷史,想當初再學日語時,買了一堆日本史的書,
尤其熱愛新選組的沖田總司,還去研究畫他的漫畫,
而現在為了工作學印尼語,也要了解一下印尼史,
搜尋了一下書籍,看到這標題覺得很有趣,就決定翻開來看看。
作者介紹:
- 台灣十大傑出青年
- 新住民第二代,爸爸為台灣人,媽媽為印尼人,
- 目前為台灣的人氣教授
再寫心得前,先說說我認識的印尼史。(個人觀感,不代表正確。)
說到印尼,
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是1998年排華事件,
會覺得去印尼是不是很危險,對華人不友善,
再更遙遠一些的歷史就是鄭和下西洋,然後就沒了。
以前讀過美國史、日本史、中國史、也不太會去接觸印尼史,
對這個國家可以是說陌生,所以現在開始,要來好好的認識印尼了。
心得:
這本書寫了很多日常文化,可讓你對於印尼有更深的了解,既然我的目的是想了解印尼史,我就以本書的Part 3來說吧。
印尼、新加坡、馬來西亞,三方牽扯不斷
馬來話和印尼話有些語言不一樣,又有些相似,
但其實是可以他們都可以聽得懂,就是歷史上有淵源,
才會語言如此相似。
古印度時期,看到了一些不同的版本,因此想從殖民時期開始說起,
1511年,葡萄牙人率軍佔領馬六甲,開啟被西方列強殖民統治的序幕,
隨後荷蘭商人也抵達印尼Jawa 的Bantam,
於1602年成立的「荷蘭東印度公司」
,在印尼影響深遠。
1619年在Jawa的Bataafse Republiek(現今的Jakarata)建立總部,
主要是負責亞洲貿易站的貨物轉運。
說到荷蘭東印度公司,也曾經在1604年占領澎湖建立城堡作為貿易據點,
在1624年在現今的台南作為據點,熱蘭遮城就是當時留下的。
言歸正傳,荷蘭統治印尼約300多年,雖然有些印尼語參雜著荷蘭語,
但是在當時荷蘭語並不普及,反而是商業崛起的馬來語,
因此馬來語在印尼漸漸的普及。這時一件尷尬的是事情就發生了,
印尼為了獨立而產生印尼語,印尼本身沒有國家語言,
也不能用馬來語當國語,但又不能使用爪哇語,
會引起其他島嶼的不滿(印尼不同島嶼有不同的語言),就有了印尼語。
因此,印尼語算是比較新的語言,文法上也還不是這麼的完整,
也因為時代一直再改變,印尼語的單字也再推陳出新。
印尼語 | 馬來語 | |
kakak | 哥哥、姊姊 | 姊姊 |
kereta | 車廂 | 汽車 |
而印尼跟新加坡有有什麼關係呢?
1965年新加坡才從馬來西亞獨立,而馬來西亞和印尼之間又像親家又像仇家,
新加坡等於是夾在這兩個之間,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。
新聞時事
說到馬來西亞,前陣子馬來西亞的Youtuber編改印尼國歌,
嘲諷印尼連印尼總統Joko widodo也被寫入歌詞中,
引起印尼官方不滿並對馬來西亞提出抗議。
這件事讓我覺得很不妥,印尼勞動人口輸出眾多,
因此外界對於印尼的印象是外勞,但是印尼的進步也是有目共睹,
因為人口眾多發展潛力大,不應該因為這樣而被嘲諷,而是應該給予尊重。
結論
說真的對於印尼,我了解的也不多,印尼語又是小眾語言,
訪間資料也有限,但是這本書又新增了我的視野,
讓我更了解印尼的風土民情,帶著搞笑的文字,
訴說著印尼的種種,不到一天時間就把整本書看完,
對於印尼有興趣的人,推薦從這本書入手。
★參與了聯盟行銷,只推薦看過的書,想購書由此連結進入,是對我的一種小小獎勵。
對於印尼語學習有興趣,可以看看我寫的印尼語影片學習。